秦漢以來,北京地區(qū)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(zhèn),名稱先后稱為薊城、燕都、燕京、大都、北平、順天府等。北京是遼、金、元、明、清五代帝都,是全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文化的中心。
北京雖不產(chǎn)茶,而歷代茶風盛行。特別是清代,京城達官貴人多,旗人多,閑人也多。再加上加之康熙、乾隆年間“康乾盛世”,經(jīng)濟繁榮、社會太平,因而茶事興盛,喝茶的風氣很濃。上至達官貴人,下至平頭百姓,都有每天喝茶的習慣。不過,由于地理環(huán)境及傳統(tǒng)風俗的影響,北京人飲茶較南方飲茶更為粗獷。
老北京的茶葉鋪一般都掛著一塊幌子,上寫“經(jīng)營各種紅綠花茶”。紅茶雖然是現(xiàn)在世界上年銷量最大的茶葉品種,可在北京茶葉市場中一直不是主流,最受歡迎的是被老北京人稱為“香片”的茉莉花茶。
茉莉花茶屬于再加工茶。中國花茶的生產(chǎn),始于南宋,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。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,從12世紀起花茶的窨制已擴展到蘇州、杭州一帶。南宋趙希鵠《調(diào)燮類編》卷三記載:“木犀、茉莉、玫瑰、薔薇、蘭蕙、橘花、桓子、木香、梅花皆可作茶。諸花開時,摘其半含半放香氣全者,量茶葉多少,摘花為伴?!?/p>
到了元代,花茶的加工則已較為完整典型,元代人喜歡以香花、果品等入茶。利用茶葉的親異味性,使茶葉吸收花、果品的清香芬芳,這種方式加工制作的茶,不斷被普及飲用。
大規(guī)模窨制花茶則始于清代咸豐年間(1851——1861),到1890年花茶生產(chǎn)已較普遍。茉莉花茶在清朝時被列為貢品,有150多年歷史。它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、窨制,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,有“人間第一香”的美譽。老北京人愛喝茉莉花茶,即使飲龍井,也要加香花,稱為“龍哨魚”、“花紅龍井”。
老北京人喝花茶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初期,當時北京居民喝的水大多來自水井,大多數(shù)水井的水味道苦澀。茶商用茶葉在熱水中加入一些干燥的茉莉花,提升茶湯中的香氣,中和苦澀味。此外,過去的物流運輸并不發(fā)達。南方清明左右采摘的新茶,最少需要一個月才能運到北京,且運輸途中茶葉很難保持干燥和原有的清香。茉莉花茶的加工過程經(jīng)過窨花拼和,茶葉已經(jīng)脫水,在封閉的容器中保存,不容易發(fā)霉還能保持茉莉花的濃厚醇香。
新中國成了以后,北京的茶莊或茶葉店里供應的茶葉依然以茉莉花茶為主,其他品種的茶葉即使有,銷量也很少。那時候大家工資普遍不高,喝茶對不少家庭顯得有些奢侈。顧客上茶葉店買茉莉花茶,一次大多只買二兩,也有人就買一兩花茶甚或高末。售貨員會將稱量好的茶葉,用紙折疊包好,再用紙繩捆扎牢固,上面要特意多留出一小段紙繩,打結(jié)編成環(huán)狀,方便顧客用手提著茶葉包。
老北京人不管是沏茶待客,還是自斟自飲,大多數(shù)還是選擇茉莉花茶。用的茶具主要是放在茶盤中的茶壺茶碗。用搪瓷缸子沏茶喝,也比較常見。只有個別講究的人,用紫砂壺或者帶蓋的瓷杯喝茶。
客觀地說,北京人之所以喜歡喝茉莉花茶,一是經(jīng)濟實惠,二是茉莉花茶香氣濃郁,口感厚重,適合北京人的口味。
如今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喝茶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件平常事。北京人不僅只喝茉莉花茶了,春天喝綠茶,冬天喝紅茶的大有人在,喜歡喝鐵觀音、大紅袍、普洱茶的人也為數(shù)不少。喝茶用的茶具也變得精致講究,搪瓷缸子早已經(jīng)鮮見了。但茉莉花茶已然成為了北京人刻在骨子里面的味覺記憶,并依然是北京城里銷量最大的茶葉品類。
張一元、吳裕泰、京華等老字號茶企和馬連道茶葉市場的花茶產(chǎn)區(qū)經(jīng)銷商所售出的茉莉花茶在北京茶葉消費市場占比超過70%,而據(jù)“中華老字號”張一元公司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:該公司2021年全年茉莉花茶的銷售量同比增長6.4%,銷售額同比增長7.9%。
由此可見,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當之無愧的口糧茶,也或許是北京人一輩子都戒不掉的癮。
文章來源:《中國茶全書·茶館卷》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